在城市的繁华中
总有一些角落
藏匿着时光的秘密
阳明心谷
便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存在
阳明心谷景区位于龙南市区北郊,景区总规划面积约1695亩,景区以玉石仙岩为主景,阳明心学为内核,打造集文化体验、研学博展、市郊休闲和夜游、自然生态景观等自然人文资源功能的产品体系,构建了一条叙事脉络清晰的阳明文化体验游线。景区采用“泛博物馆”文化展示的规划理念,打造“仙岩圣心 · 一线八景”的文化景观,在展现历史真迹的同时,向游客传播了心学智慧。
玉石仙岩海拔 300 余米,岩性以灰岩和白云岩为主,因岩体灿若白玉,故取名玉石仙岩。
玉石仙岩半山腰有个玉虚洞,北宋元祐癸酉年(1093年),龙南县令许彦光游览玉石仙岩,在洞内西北侧崖壁用篆书题写“玉虚岩”并落款,故称“玉虚洞”。
“玉虚洞”是玉石仙岩内的天然溶洞,面积约370平方米,海拔245米,平面呈串葫芦形,洞口朝西,洞顶有圆形缺口,如玉镜高悬,洞中石钟、石乳、石笋等千姿百态,是江南少有的洞天福地。
玉虚洞内的摩崖石刻是阳明心谷景区最具文化价值的瑰宝。自北宋至民国八九百年来,刻有古人诗、文、题、额一共45方。王阳明手书碑刻《回军龙南道中短述诗五首》、《平浰头碑》,有王阳明命名、知府邢珣篆“阳明小洞天”和邢珣诗二首,有本府推官危寿《次都宪王公韵诗四首》、龙南主簿方侃《奉和都宪王公韵诗四首》,有龙南籍教谕缪铭《次都台王公韵诗四首》等等,这些遗存真迹成为研究王阳明的无价之宝。
岩顶的阳明阁楼高 23.288 米,以王阳明立德、立功、立言的三不朽境界为文化核心,通过三层楼阁演绎阳明先生人生三个阶段,借助书、画、浮雕等建筑形制向世人推介找寻内心声音、悟得心学思想、为民立功的事迹。
中国传统仁人志士孜孜以求一种永恒的人生价值就是“三不朽”——立德、立功、立言。历史上能做到被世人认可为“三不朽”的圣人实则只有两个半,一位是孔子,另一位是王阳明,曾国藩只做到了半个三不朽。阳明先生精通儒释道三家学说,上马能战、下马能文,官至明代南京政府的兵部尚书,其知行合一思想泽被后世,其做到了立德、立功、立言,被誉为“真三不朽者”。
龙南县志记载:北宋时期,宋太宗赵光义为推行文治德政, 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赐书,御赐龙南经书120卷,同时在玉石仙岩上岩建起了一座寺院兼藏书阁,由县署派人驻守看管,史称“玉迹寺藏书阁”,这便是龙南历史上最早的图书馆。宋英宗赵曙继位,又亲笔为玉迹寺藏书阁题名,将“玉迹寺”命名为“普和寺”。当今,宋风犹存、时风清新,兆示龙南文运正盛。普和书舍以阳明心学为内涵,结合玉迹寺藏书洞典故,为游客打造一处读书、休憩、静心的文化空间。
《传习录》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,全面阐述了阳明思想,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。传习所以《传习录》为主题延伸,打造阳明文化传习与互动空间,以讲习、研讨、演出、推广等参与性社会活动、互动式文化传播。同时,传习所与文化中心相互辅助,形成认识、传播互相支撑的关系,充分体现并践行阳明心学“知行合一”的核心思想。
光明轩取名自王阳明遗句:“此心光明,亦复何言” 。生当如此,死亦如此。阳明先生一生为人坦荡,惟心学为毕生之业,他为世人指出的方向则是光明磊落的心地。这是后人与圣人的差距,也是修行的方向。
“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”。
这句格言出自王阳明《传习录》。王阳明认为心即是理,人的内心本无善恶,如果要从内心去扬善去恶,就需要格私欲,才能致良知。这一过程就是王阳明所说的“格物”。
王阳明平剿“三浰”乱民,将流劫、祸害赣粤边界多年的“三浰”金龙霸王池仲容及其手下94名头领正法后,正德十三年(1518年)四月二十日王阳明向朝廷报奏《浰头捷音疏》,请求皇上推究大获全胜的根源,奖励身先士卒、屡建战功的臣属。
心路小径从王阳明先生自号“阳明子”的由来讲起,通过情景营造、图文展示的方式来介绍阳明先生的早期所行所悟,并重点讲述阳明先生来龙南平定乱民前24年的经历,沉浸式体悟心学的形成过程,帮助游客了解王阳明的生平事迹与辉煌成就,让游客对阳明心学有初步认识,引导游客学习王阳明志存高远、潜心学问、忠诚为国、重视实践、敢于担当、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。
在玉石岩的对面设有龙南胜境打卡点—龙南古八景。即:龙头雪浪、桃川夕照、玉石仙岩、龟尾晴岚、雁塔朝烟、西山晚月、金钩牧笛、东山晓钟八幅绢丝画。游客在此能充分饱览古八景之韵。